昨天,记者走进酱洞,一股鲜香浓郁的辣酱味扑鼻而来。幽深的甬道内,数百口陶瓮整齐排列,宛如一条长龙延伸至洞的深处。制酱师傅们正小心翼翼地逐一俯身,仔细检查着酱坛的发酵情况,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守护着一个个珍贵的宝藏。
威坪辣椒酱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食品,更是游子心中的家乡味,镇上35个行政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红辣椒并制作辣椒酱。然而,过去由于地域限制,制酱多为小作坊模式,缺乏品牌和市场影响力。
为扭转这一状况,2024年威坪镇提出了“1+1+1+X”的产业发展思路,由镇政府牵头,推动本地企业威酱坊与村集体签订原料酱采购协议,村集体组织农户种植辣椒、黄豆等原材料,并初步加工成原酱后统一出售给威酱坊。
这一模式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,还帮助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。2024年,威坪镇各村新增辣椒种植面积260亩,辣椒产量约27万公斤,为村集体和农户带来约200万元的收入。预计2025年,威坪镇的辣椒种植面积将达到600亩,年产量约60万公斤,销售额可达550万元。
此外,威酱坊还创新性地将一栋闲置小楼改造成“前店后坊”的观光工坊,集生产、销售、体验、文化展示于一体,吸引了大量游客光顾。通过直播平台,威酱坊的员工和村民积极参与营销,成功将威坪辣椒酱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。
“威酱坊共富工坊的打造,不仅是威坪镇乡村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探索,更是我们深化‘千万工程’、缩小‘三大差距’的生动实践与有力证明。”威坪镇党委书记徐金飞表示,未来,威坪镇将以威酱坊共富工坊建设为示范,在产业升级、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持续发力,不断探索缩小“三大差距”的新路径、新方法,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、迈向共同富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。
从一颗红辣椒,到一瓶辣椒酱,“千年古镇”威坪就着一筷子鲜辣咸香的辣椒酱,让更多当地村民过上了红火的好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