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北方冷库椒行情延续供应宽松但价格僵持的态势。产区储存商出货意愿增强,但成本支撑下要价坚持;而下游批发商、加工厂则受制于终端消费疲软和对后市预期偏淡,采购谨慎且多有压价情绪,使得整体交易氛围显得不温不火。
从主要产区来看:
柘城产区冷库椒待售货源充足,但采购商多压价挑拣,好货价格坚守8.70-8.80元/斤,上通货承压于8.50-8.60元/斤;临颍产区购销氛围清淡,色选精品报价8.50-8.60元/斤,实际成交以质论价特征明显;金乡产区买卖双方博弈态势延续,好货价格稳定在8.60元/斤左右;武城产区因终端走货缓慢,低价椒更受青睐,价格跨度维持在7.50-8.50元/斤。
大椒产区表现平稳:
内蒙开鲁冷库北京红好货价格稳定在4.80-5.00元/斤,速冻鲜椒交易量仍处低位;新疆库尔勒产区购销双方议价成交,红龙23带把价格区间为4.25-4.65元/斤。
进口椒方面:
青岛港口印度椒供需平衡,S17去把好货报价10.80元/斤左右,终端按需采购使得价格缺乏波动动力。
分析原因:
产地储存商面临“两难”:一方面,冷库货源充足,加之新椒上市预期(部分地区三樱炕椒开始上市),出货压力增强;另一方面,收购成本又限制了降价空间,只能选择“坚持要价”。
批发商和加工厂等中间环节则深受“前后挤压”。他们既面临终端订单不足的压力,向上游采购时又难以压缩成本,导致利润空间收窄。采购策略普遍趋向保守,多以 “小吨位”、“挑拣压价”为主,这进一步延长了库存辣椒的销售时间。
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不振,是造成辣椒产业链循环不畅的根本原因。当前并非传统的消费旺季,印度S17港口库存量大,为国内市场提供了更多替代选择,分流了部分市场,进口椒同样面临库存压力。
总结与建议
储存商:需理性看待市场形势,在“保成本”和“促流通”之间寻求平衡,必要时适时出货以规避新椒上市带来的进一步风险。
采购商:可以维持按需采购策略,利用买方市场优势择优、择价拿货,为避免后期价格波动,适当增加备货量。